本校為仁濟醫院所興建的第二間小學,座落屯門44區兆禧苑側,由羅定邦先生之夫人陳楚思女士慷慨捐開辦經費,於一九八六年借用區內一間小學開校,翌年九月遷入現址上課。學校佔地約六千平方米,除課室大樓外,並設有特別室樓層及禮堂,更有露天操場、有蓋操場及籃球場。
學校設施貫徹「尊仁濟世」精神,提供優質全人教育,培育學生成為國家棟樑。
建立正向的價值觀,提升學生健康生活的素質,協助學生達至豐盛人生。
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鞏固學生學科的基本學習能力。透過多元的學習平台及工具,照顧學生的多樣性,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養成自學的習慣。
優化校本課程,豐富學生科技探究的經歷。透過教師培訓,提升教師應用科技的教學能力,助學生發展探究及應用能力。
過去一年,在冠狀病毒疫情仍未控制之下,學生多以混合模式的線上線下方式上課。結合傳統教學與電子教學的課堂新常態。我們的學與教已不知不覺從「變」中成長。
《行政與管理》
明白電子工具在這期間能發揮其管理效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此,我們添置了多部平板電腦及網上軟件以配合行政與教學需要。過程中,電子學習組也準備了相關教材,分成小隊的按不同級別與學科加強培訓教師應用相關工具。教師培訓之後便是家長及學生的培訓,電子教學組會透過錄影或網課方式把應用工具的技巧教導學生。在此期間,家長也與我們一起成長,運用電子平台(ZOOM)及(TEAMS)溝通,在社交距離下,仍然可維持與家長的聯繫。
《混合模式的學與教》
在學習方面,學期初,老師會利用直播、攝影或攝錄方式把學校的情境透過網上播放與學生分享,也會把生態園的動物、植物以及變色龍的生活片段作現場直播。這種模式除了讓學生懂得愛與關懷之外,也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 另一方面,教師也因為教學需要而變成「資訊科技」教育專家。
回復半日制實體課後,學校便把學術性學科安排在上午時段進行,下午則利用資訊科技於網上開辦課外活動課,提供一些有趣的網上活動,如魔術班、雜耍班及遊戲教學等。而傳統的課外活動如樂器班及話劇班的培訓也利用網上模式進行。《反思下的蛻變》
在疫情影響之下,學與教便好像乘搭時光機般走進了未來,隔著屏幕與老師和同學溝通是新常態,老師與家長不再像從前般時刻陪伴學生學習。這種種的變,也從持分者問卷反映出來,回應結果顯示,家長與學生也認為實體課比網課學得更有效。其中,處理家課及應對學習難點最為影響學生,也減低了同學們的學習動機。明白到自學與自強不息的重要,學生必須要具備自學的技能與抗疫的能力。要平衡學習與技能的培訓,也要顧及學生們的身心發展,我們在新學年訂定了三項目標:更讓我們反思新模式下的學校教育方向。
一. 重新規劃時間表
新的時間表,除了重視傳統的學科知識,也增加了技能課與多元課。技能課是培訓學生掌握自理與自學的工具,多元課是提供平台讓同學發揮專長的機會。技能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實用技能,低年級要學會握筆、 綁鞋帶、扣鈕等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中年級如刺繡、電子工具、社交禮儀等﹔高年級如金錢管理、時間管理等生活技能。至於另一部分是內在的自省技能,教導學生運用思維工具,如概念圖、思維十六式、六頂帽子法等。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以及掌握自我反思與檢視的能力。至於多元課便是提供埸地與空間,讓學生盡顯濳能及發表專長的機會。
二. 為不同需要學生訂定教學方針
我們的同學來自不同背景,包括主流學生、特殊需要學生、非華語學生、資優學生及跨境學生等。學校會按他們的能力以小組方式透過面授及網上工具提供適切學習教材,例如楚思好公民–我信我可以獎勵計劃、「有紀律」比賽及課後個別輔導等等,並以錄音、錄像或其它方式回饋所學的知識。而支援組也會協助面對行為與情緒問題的學生,提供大班、小組及個別的支援。
三. 培養學生正面思維與正確價值觀
「停課不停學」、「混合模式課程」、 「半天課日」.... 這種種的「變」也會帶給家長及學生不同的困擾。為此,本年度會加強正向教育的推動,協助學如何生面對逆境、以正面思維解決問題。本年度的德育及公民教育主題為「愛他人、關愛滿校園」。透過週會、成長課及班級經營的課程與活動帶出尊重和關愛的價值教育,達致「欲人之愛己也,必先愛人。」的正確態度。
「狗狗導師」協助學校推行正向文化---生命教育
「關愛校園」與「正向教育」是學校的關注重點。這星期的多元課,學校邀請了「愛領養」 機構的負責人 Danny 哥哥及狗狗訓練員 Hugo 哥哥到校分享。他們更帶來了兩隻狗狗「導 師」,一隻是狗隻界別中體型最大的大丹犬,名字叫「芝麻」,是黑白色的女孩子,以型英 帥來形容她實在不過份;另一隻是七個月大的金毛尋回犬小女孩,名字叫「Latte」,雖然 年紀輕輕,已長得亭亭玉立。Danny 分享他們位於西貢的領養中心,在過去的日子,機構曾 在不同地方挽救被遺棄或因為不同原因而未能再飼養的狗狗。在分享中,他告訴我們狗是有 靈性的,曾經有一隻狗因為被捕獵器夾著,其中一隻腳因傷勢嚴重而要選擇截肢保命,但這 隻「三腳」小狗憑著牠樂觀堅強的意智,努力學習行走,面對訓練員或其他同類時,會顯出 一副永不言敗的樣子,牠所發放的正能量也感動了訓練員。此外,Danny 原意會帶多一隻七 歲的拉布拉多犬到校的,由於牠年紀已大了,我們學校離中心太遠,訓練員不想牠舟車勞 動,便讓牠留在中心休息,由此細微的點子足以見講者對動物的體諒和愛心。Hugo 哥哥分享 了如何接觸不同的狗隻,怎樣和初次見面的狗狗「打招呼」,更讓我們師生跟兩位「狗狗導 師」作親身體驗。機會實在難能可貴。他告訴我們狗狗健康與快樂成長便是中心收養牠們的 目的,他們之間的愛,可從講者的點滴分享感受得到。
從接收、照顧、培育,把狗狗從生命垂危與被遺棄的邊緣帶回樂土,找到幸福的根源,並為 牠們添上色彩、給予力量。在悉心照顧的過程,人類與動物並肩而行,把愛與關懷的美麗構 圖展現在學生眼前。羅陳楚思小學的學生實在幸褔,除了有機會與狗狗近距離接觸之外,最 重要是從狗狗的身上學會尊重生命、逆境向前的能耐,也期望透過是次活動能見證及延續愛 的養分在學生的心中紮根。
![]()
新學年,祝願各位同學身體健康,歡樂滿載。
除了核心課程外,更提供不同類別的校本課程,例如生態園跨科課程、STEM教育、正向教育等。
了解課程